交通新基建蓝图催化北斗智慧工程应用以及5G协同
发布时间:
2020-08-11 09:52
来源:
中国交通在线
交通新基建蓝图催化北斗智慧工程应用以及5G协同
来源:中国交通在线(北京天玑科技整理www.bdsrtk.coom)
推进5G等协同应用、北斗系统和遥感卫星行业应用,深化ETC门架应用,开展时速600公里级高速磁悬浮、时速400公里级高速轮轨客运列车研制和试验······8月6日,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推动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列举了多项“新基建”在交通领域内的应用场景。
不仅在疫情背景下发挥“稳增长”作用,“新基建”也将引领未来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让交通项目成为‘新基建’的主力军。”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在近期如此表述。继《数字交通发展规划纲要》、各地推出大量“新基建”重点建设项目之后,交通领域“新基建”迎来建设蓝图。
跟踪新技术发展
围绕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总体目标,《指导意见》要求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数字转型、智能升级,建设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
《指导意见》提出,近期加快成熟技术在交通基础设施重点领域的深化应用,远期跟踪新技术发展,适度超前布局。
具体而言,到2035年,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将取得显著成效;例如,基础设施建设运营能耗水平有效控制;泛在感知设施、先进传输网络、北斗时空服务在交通运输行业深度覆盖;行业数据中心和网络安全体系基本建立;智能列车、自动驾驶汽车、智能船舶等逐步应用。
作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的“两新一重”之一,“新基建”无疑是今年投资的主旋律。交通领域作为传统基建项目的重头,也急需“新基建”为其注入新动力。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在7月29日召开的部务会上也明确表示:“让交通项目成为‘新基建’的主力军。”
“交通项目和新基建的关系是互为表里的。”交通部管理干部学院教授张柱庭也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比如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工业互联网应用到自动驾驶上,加之自动驾驶测试的路段也就是车路协同,这些方面传统基建和新基建都是联系在一起的。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在疫情影响下能够拉动国民经济增长,为将来的5G技术、自动驾驶技术等奠定基础。
其实,在去年7月交通运输部印发的《数字交通发展规划纲要》中,已经有过类似表述。提出建立以数据为关键要素和核心驱动,促进物理和虚拟空间的交通运输活动不断融合、交互作用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点明出行助手、数字化物流、自动驾驶等应用场景,并从产业生态、标准体系等多方面作出布局。
北斗应用落地
新型基础设施蓝图已展开,具体应用场景的开发是其中的核心。智慧工程、智慧公路、智能铁路、智慧航道、智慧港口、智慧民航、智慧邮政、智慧枢纽,《指导意见》中提到的“智慧+”几乎涉及交通的方方面面。
具体来看,《指导意见》明确,要推进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等协同应用、北斗系统和遥感卫星行业应用,加强网络安全保护,推进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的建设和应用。
逐步在高速公路和铁路重点路段、重要综合客运枢纽、港口和物流园区等实现固移结合、宽窄结合、公专结合的网络覆盖。提升交通运输行业北斗系统高精度导航与位置服务能力,建设行业北斗系统高精度地理信息地图。
据悉,长江干线公务船、客渡船北斗应用目前已实现100%全覆盖,海事领域年内将实现北斗应用100%全覆盖;在水上安全领域,我国积极推进北斗卫星搜救系统国际化应用;在民航应用领域,起草相关标准及建议措施,推动北斗系统纳入国际民航组织应用。
中国IDC圈市场战略顾问郁向飞向北京商报记者分析:“北斗系统凭借其核心定位系统和强大的计算能力,能够采集精准的信息并进行处理、分析、得出结果。整个闭环链条都能和交通紧密相连。它和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车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为交通、农业、智慧城市、航天、航海等提供保障。”
此外,《指导意见》提到,深化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门架应用,丰富车路协同应用场景。发展智能高速动车组,开展时速600公里级高速磁悬浮、时速400公里级高速轮轨客运列车研制和试验。
“如何提高技术的准备度和行业或场景需求的适配,更好地满足特定场景的需求,这是交通行业新基建的一大挑战。”华为政企交通业务总经理路海空也在近期的研讨会上谈到,以机场的数字化转型为例,云+AI智能机位的分配代替了值班员和航空管制员对机位的人工分配。分配效率从三四个小时提高到一分钟之内,并保证准确率。在泛在联接的基础上,洞察行业的需求,构建一个行业的云平台,从而构筑一个立体的体系,以此为基础进行整个传统交通新基建向数字交通基建融合和转变。
调动民资参与
除了开拓更多应用场景,“新基建”项目如何具体落地?根据各地陆续出炉的今年重点建设项目,“新基建”占比明显上升。
如浙江、江苏、江西等省公布的基础设施类重点项目清单中,城际轨道交通、城际高速铁路、车路协同等已经成为基础设施类中的重点。重庆等地还在筹划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重大项目动态库。如重庆目前已有入库项目250余个,总投资超2300亿元,包括中国智谷(重庆)超算中心、5G自动驾驶公共服务平台等新项目。
北京也于今年6月发布了《北京市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明确未来三年内北京建设新基建的基本目标、原则、基本任务及保障措施。这也意味着北京新基建将开始提速,向各行业纵深发展。
据悉,北京的新基建行动方案聚焦新型网络基础设施、数据智能基础设施、生态系统基础设施、科创平台基础设施、智慧应用基础设施、可信安全基础设施六大方向,实施30个重点任务。
“传统基建对经济托底的边际效应在减弱,而新基建具有可持续的投资拉动效应,未来投资空间巨大。预计今年新基建投资规模将超万亿元,且未来还将持续快速增长。”交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周昆平认为。
值得一提的是,“新基建”的资金来源也将更加广泛。《指导意见》强调,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落实属地责任,加快示范引领,完善标准规范,形成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推动建立涵盖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和专业机构的协同机制,共同推进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除了预算内来自财政收入、一般国债、地方政府债券、政府性基金调入等,“新基建”也鼓励通过PPP调动民间资本参与。同时,专项债也将向“新基建”项目倾斜。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指出,允许地方投向应急医疗救治、公共卫生、职业教育、城市供热供气等市政设施项目,特别是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延伸阅读:什么是北斗智慧工程?
智慧工程其实是在工程建设数字化建设和智能化应用之后的新型管理模式和组织形态,是先进信息技术、工业技术和管理技术的深度融合。通过智慧工程建设不仅可以促进工程建设管理单位内部生产关系的转型升级,完成与“互联网+”社会生产力的和谐对接,还能进一步释放企业员工的创新创效活力,为工程建设管理单位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
从信息化发展角度看,以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发展,已使智慧工程建设具备信息基础和产业基础;同时,不断提升的工业设备智能化水平,也为智慧工程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技术支撑,但纵观诸多工程的信息化或智能化建设,均存在不系统、不全面、不统一,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信息孤岛、数据碎片等问题。因此,深入推进智慧工程实践必须正确处理好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的两者理论关系,采用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两轮驱动模式,实现两者的完美融合,保障各业务数据量化和集成集中共享,统一决策平台和管理智能协同。
北京天玑科技想做的"智慧工程"是在工程建设领域的行业具现,是一种崭新的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它通过使用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各种传感器、数传终端等物联网手段获取工程施工过程信息,上传到云平台,保证数据安全,并用北斗定位系统和BIM技术对工程进行精确设计和模拟,减少施工失误和重复施工。并将此数据在虚拟现实环境下与物联网采集到的工程信息进行数据挖掘分析,提供过程趋势预测及专家预案,通过手机,报警器等终端把重要信息传递给相关人员,实现工程可视化智能管理,以提高工程管理信息化水平,改善工程质量。
北京天玑智慧工程的目标:
1.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实施信息化基础建设和打造标准统一、流程规范、业务量化的工程管控体系,形成全面感知、全面数字、全面互联、全面存储的管理形态,实现从发展规划、项目立项、前期设计、建设实施、竣工验收、移交运营到工程寿命终止的全阶段、全周期管理。
2.全方位风险预判。通过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各种风险数据管理和管控模型分析,形成大感知、大传输、大储存、大数据、大计算、大分析的管控体系,实现全方位、全过程风险识别和预控。
3.全要素智能调控。通过打造工程建设中业主、设计、监理、施工、政府等相关方互联互通,彼此协调,形成枢纽工程安全、质量、进度、投资、环保与物资供应、移民搬迁、电力送出等专业专项智能协同和统一高效的管控体系,实现全专业、全要素智能调控。
大家都在搜:智能打桩定位系统、智能压实度监测系统、智能路面摊铺系统、拌合站质量监管系统、智能测斜仪、智能表面沉降监测仪、地下水位监测系统、矿山预警监测系统
北京天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玑科技)是一家致力于北斗智慧工程应用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天玑科技转化中国水科院的科技创新成果,结合自身强大的研发实力,整合行业资源优势,汇聚资深创业团队,深耕行业应用需求,深入了解中国特色,为用户提供一整套智慧工程建设全流程解决方案。
天玑科技成立以来高速发展,创新性的将北斗技术应用到公路、铁路,水利、机场工程建设领域,以工程质量过程管控为核心,将隐蔽工程透明化,为业主和施工总包单位解决质量,安全、效率、管理等核心问题。已形成TJMC摊铺系统,智能压实系统,桩基信息化系统,TJ-Cloud变形监测等系统产品,从终端到平台,硬件到软件,产品销售到全程技术服务为广大业主和施工总包方提供完善的北斗智慧工程方案。特别是基于北斗的道路工程质量信息化系统成熟应用于日照交发,武汉交投,中建四局,南宁绕城高速等项目中,京雄城际,江巷水库大坝,大兴机场沉降监测等项目中也已全线选用,积累了丰富的成功案例,得到业界高度肯定和赞许。
天玑科技已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3A信用企业,国家、中关村双高新技术企业等认证,取得软件著作权10项,发明专利2项,是拓普康数字化施工产品核心代理商,已成为智慧工程领域的领军企业。
天玑星,是北斗七星的第三颗, 尊为禄存星。天玑,主理天上人间的财富,喻为财富之星,不断为用户创造价值,为业主提升管理,为业者提供保障,为行业积累财富。
天玑科技:北斗智慧工程系统方案专家 诚信,创新,专注,感恩
推荐新闻
CCC-1000路基连续压实系统是一种先进、高效且实用的路基施工质量管理新技术和新方法。它通过连续量测振动压路机振动轮竖向振动响应信号,对整个碾压面压实质量进行实时动态监测与控制。
综上所述,IPS-200E旋挖钻信息化系统在桩基施工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该系统可以对桩基施工的全过程进行即时记录和监测,保证成孔质量符合设计要求,提高施工效率和降低成本。
北斗定位智能摊铺压实系统作为一种先进的工程建设技术,具有提高施工效率、优化工程质量等优势。在公路、铁路和市政工程等领域的应用中,该系统展现出了良好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总体来说,结构倾斜智能测报仪是一款高精度、智能化的倾斜监测设备。它能够实现对危岩、墙体等结构物的实时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并发出警告信息,从而保障了地质灾害威胁区居住人员和过往车辆的安全。